1.凝胶电解质,无内部短路.热容量大,热消散能力强,能避免一般蓄电池易产生的失控现象,在高温操作时极为可靠,电池不会产生“干化”现象,工作温度范围.
2. 由于电池为胶状固体,电解质浓度均匀,不存在酸分层现象.
3. 酸浓度低,对极板腐蚀弱,并采用特的管式极板,电池寿命长.
4. 电池极板采用无锑合金,电池自放电极低,20°C下存放两年后,还有50%以上的容量,即两年内不需补充电.
5. *的承受深放电及大电流放电能力,具有过充及过放电自我保护性能.
6. 电池抗深放电能力强,*放电后仍可继续接在负载上,在四星期内充电可恢复原容量.
7. 采用高灵敏低压伞压型气阀(德国阳光公司),使蓄电池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8. 采用多层耐酸橡胶圈滑动式密封(德国阳光公司),保证了使用寿命后期极柱生长时的密封性能.
蓄电池应用领域与分类:
◆ 免维护无须补液; ● UPS不间断电源;
◆ 内阻小,大电流放电性能好; ● 消防备用电源;
◆ 适应温度广; ● 安全防护报警系统;
◆ 自放电小; ● 应急照明系统;
◆ 使用寿命长; ● 电力,邮电通信系统;
◆ 荷电出厂,使用方便; ● 电子仪器仪表;
◆ 安全防爆; ● 电动工具,电动玩具;
◆ 特配方,深放电恢复性能好; ● 便携式电子设备;
◆ 无游离电解液,侧倒仍能使用; ● 摄影器材;
◆ 产品通过CE,ROHS认证,所有电池 ● 太阳能、风能发电系统;
符合国家标准。 ● *自行车、红绿警示灯等。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统计分析,2018年中国锂离子电池营业收入达到1727亿元,比2017年的1589亿元,同比增长8.7%。锂离子电池的产量由1009亿瓦时增长到1242亿瓦时,同比增长23.1%。主要是由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用电池市场的快速增长。其中,消费类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营业收入由757亿元增长到772亿元,同比增长约2%,产量由524亿瓦时,同比增长3%,达到540亿瓦时。消费类电子产品用电池的主要市场是手机、笔记本电脑、移动电源、电动工具和可穿戴设备等,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移动电源市场的需求均出现减少,但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可穿戴设备对锂离子电池需求增长相对较快。新能源汽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营业收入由780亿元,同比增长14.1%,达到890亿元;产量由446亿瓦时,同比增长45.7%,达到650亿瓦时。储能用锂离子电池营业收入由52亿元,同比增长20%,达到65亿元,产量由39亿瓦时,增长到52亿瓦时,同比增长35%。
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巨大,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行业的整合正在持续进行中。随着国家政策的深度调整和补贴的快速退坡,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市场将向头部企业集中。2018年前20家企业装机量占比91.8%;前5家企业装机量占比73.6%。前2家企业占比61.3%。2019年1-5月前20家企业装机量占比96.5%;前5家企业装机量占比80%,前2家企业占比70%。2019年各个企业面临着补贴大幅度下滑、能量密度及续航门槛下限提高、企业资金链紧张等多重压力,市场进入快速洗牌阶段,二三线梯队企业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多家企业已放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业务,转向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等小动力市场。2019年上半年与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动力电池企业数量降到不足70家,下半年动力电池企业数量将减少。
动力电池企业短期内压缩成本的意愿十分强烈,将通过向上游隔膜、电解液、负极、正极等环节压价等“降本”措施,以及提高能量密度、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等“增效”措施来尽可能弥补。未来三到四年,将是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艰难的一段时间,尤其是在降本压力上,上下游企业将面临前的挑战,这需要整个产业链协作配合共渡难关,企业要快速扩大规模,并通过产品性价比综合优势占领*,但也要保持合理的现金流,以保障企业正常运转。动力电池企业要将质量和安全放到位,忽视安全的企业将要付出巨大的售后成本!只有拥有雄厚技术积累、足够资金支撑、产品具有性价比优势和对市场快速反应的厂商才能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赢得市场。企业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产能合作等机遇,设立化的研发机构,积极进行海外布局,推动产业合作向合作研发、培育等产业链环节转移,加快融入市场。